时间:2007-06-21 00:00:00 来源:珠江晚报 作者:李宁
简述 :珠江晚报关于恢复高考30周年之1979专题专门采访了平和校长Ping,在回忆那些高考的片段,校长说:记得那时的高考前夕没有像现在这样连空气中都流淌着某种隐隐不安和紧张的气息。
考试时,没有家长在考场外的大门前冒着酷暑长久等待张望;录取时没有人到处求人托人甚至找到录生老师住处请客送礼……当年,我们考试时考场外墙壁上到处张贴的“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挑选”的标语似历史的丰碑现在依然在我们心底荡漾和滋润。
高考年轮 恢复高考30周年之1979
——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来临
【年轮人物】
高考,造就坚韧品质的重要经历
(洪秀平,浙江杭州人,1979年参加高考后进入南京解放军外语学院,毕业后在武汉军区工作,1987年27岁的洪秀平通过托福和GRE考试,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的全额助学金。1993年回国。1998年来至珠海,开办平和英语学校,推崇中国文化的他目前又开办了平和书院,免费为学员讲解四书五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人生新的开端 |
“我曾经想退学,去学修理自行车。”初中时候的洪秀平尽管成绩不错,内心却赞同“学习无用论”。因为外公是乡村学校校长,没读过什么书的母亲却坚决反对儿子退学。
1977年,洪秀平偶然在西湖边与一位加拿大青年有了一次交谈。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人来到洪秀平的家乡——杭州。“我会提前在家准备话题和问对方的问题。”我在家作好准备,专程到西湖边找外国人“练口语”成了高中时代洪秀平最有兴趣的事情。
求知,探索,学习路 |
洪秀平参加高考那年已经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参加考试的都是应届学生,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高考的重要,但是能考上大学的仍然是凤毛麟角,对于他来说更是没想到通过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洪秀平才意识到因为西湖边“练口语”而让他产生兴趣的英语在高考时考了70多分,当年英语50多分的考生就有机会选择外语专业了。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
“新朋好友奔走相告。”讲起当年家里对他考上大学后的反应,洪秀平最深的记忆是来自母亲的骄傲。在那个一家人吃饱穿暖都不容易的年代,洪秀平的母亲曾因为买过一个书架被邻居们笑话,在他们眼中一个平民老百姓的家中哪里有那么多书可以放,自幼就培养孩子读书的母亲却坚信洪家能走出知识分子,没错,考上大学的儿子洪秀平就是她毕生的骄傲。大学毕业,洪秀平被分配到武汉军区当文化教员。
高考造就了坚韧品质 |
对于他自己来说,高考以及上大学,是人生里的一段经历,一段造就他性格中坚韧品质的重要经历。
录入 梁昌念Vivi
离开课仅剩天